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再度升温,全球航运业的神经也随之紧绷。首当其冲的是跨太平洋航线,一度被视作“黄金水道”的远东—北美线,正悄然进入一波“集体刹车”状态。
4月9日,Premier Alliance旗下的日本海洋网联船务(ONE)与阳明海运相继发声,宣布原定于5月启动的PN4航线将继续暂停,何时重启仍是未知数。这不是突发事件,自去年12月起,这条航线就处于反复推迟的状态,如今终于进入“无限延期”。
来自eeSea的首席分析师Destine Ozuygur认为,这一决定与近期对美关税走向的忧虑不谋而合。“关税的不确定性,正在逼迫航运公司重新评估每一条跨太线路的风险与回报。”她特别提到了ONE的另一条PS5航线,尽管计划挂靠洛杉矶和奥克兰,但同样从去年12月起推迟至今,至今没有投入任何船只。
根据eeSea的数据显示,整个4月远东—北美航线预计将取消49个航次,5月则已预报取消36个,最终可能超过40个。与此同时,德翔海运(T.S. Lines)也将在4月底暂停AWC2航线,部署在该线上的“TS Tokyo”号即将在4月13日完成其最后一次靠泊长滩港的任务。
一系列动作背后,是货量急剧缩水的现实。据Vizion统计,近一周美国进口订单仅为16.9万TEU,较前一周暴跌67%;出口订单也下滑40%。这种断崖式的下跌,无疑正在重塑全球集装箱运输的运力配置。
“全球集运已经明显放缓,”Vizion副总裁Ben Tracy直言。而业内资深分析师Lars Jensen也表示,如果这些数据持续下去,全球航运公司将不得不加速削减运力,跨太平洋航线的“减速”甚至可能演变为“停摆”。
事实上,这不仅是航运企业的应对,更是全球供应链体系在变局中的一次集体调整。从运营角度看,取消航次固然意味着运力浪费和潜在损失,但在面对极端不确定性的市场时,减少盲目投入或许是更理性的选择。
而对出口导向型的亚洲制造业而言,这种调整也释放出一个信号:单靠某一市场的“独大”,在当前格局下愈发不可持续。多元化市场布局、增强内循环能力,或许才是长期破局的方向。
本文出处:航隼帮货代网 | https://www.hangsunbang.com/news/Industry/1625.html
请尊重作者知识产权,经平台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
下一篇:慈溪家电企业的订单“腾挪术”:从美国市场“跳槽”海外多地